随着新能源的推广和普及,光伏发电在农村地区逐渐崛起。然而,随着光伏租赁行业的兴起,不法手段也层出不穷。下面以江阴市青阳镇芦塘村的案例来讲解光伏租赁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
近日,芦塘村法律援助联络点接待了特殊的“访客”——村民陈某。春节期间,陈某长期在外的子女回家过年,发现自己屋顶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因之前在网络上也看到过一些有关光伏租赁骗局的报道,怕父亲年纪大了被骗,就向父亲陈某了解具体情况,并翻看了签订的安装合同。一看竟还真发现合同有问题,随后一家人带着合同来到村委咨询并寻求帮助。
芦塘村工作人员在详细了解陈某的经历后,立即翻看资料、咨询律师,联系光伏企业(代理商)核实情况,在经过多方交流后,在村委的建议下,光伏企业(代理商)拆除、修补屋面并作出相应补偿,村民陈某则退还出租屋顶的租金。后续工作,芦塘村工作人员也将继续跟进,帮助村民妥善解决,维护好村民利益。
针对村民安装光伏发电设备情况,芦塘村工作人员积极行动,通过“线上+线下”的双线模式,发放《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风险提示》,详细介绍近期以来光伏发电项目中出现的一些新式骗局和套路,认真讲解相关案例,提醒村民要警惕上门推销、强制签约等行为;安排网格员逐一排查已经安装光伏发电设备村民家的有关手续,对发现未经正规审批手续、安装施工存在安全隐患的,进行及时制止,并对签署合同条款中的“维修责任转嫁”等不合理内容向村民们进行了告知。
下一步,芦塘村将加强监管,常态化开展村民自建房屋顶光伏防范风险隐患宣传,提升村民安全防范意识,保障村民合法权益。
科普:安全提示·谨防风险
部分光伏企业(代理商)和个人以“利用农户自建房屋顶建设屋顶光伏发电项目”为名,与农户(户主)签订屋顶租赁、经营租赁、合作开发等相关协议。因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涉及法律规定事项多,程序复杂,风险隐患多,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现就居民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有关风险提示如下:
(一)租赁变承租,责任转嫁到居民。居民本意是出租屋顶用于光伏发电收取租金,只需签订屋顶租赁合同,部分光伏企业(代理商)和个人诱骗居民签订承建运维负荷、经营性租赁、光伏组件安装等合同,居民由纯粹出租屋顶变成了租赁光伏设备的承租方,对光伏设备负有保管、维护等义务,如果光伏设备被盗窃、人为损坏、灭失或者房屋拆迁、倒塌不能正常发电,居民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且需负担合同期间设备出租房、安装方的所有收益,否则有可能被起诉。
(二)赚钱变负债,落入金融骗局。部分光伏企业(代理商)和个人利用农户“出租闲置屋顶,躺着赚钱”的想法,在推销时以“公司融资,与农户无关”“屋顶分布式光伏只能以个人名义申请”为理由,骗取农户个人证件、信息,诱骗农户签订“阴阳合同”和委托书、承诺书等法律文书,以居民名义贷款。合同中会明确,如出现光伏收益无法偿还贷款情况,需居民自行还款,在签订合同时,公司会对居民强调收益,刻意回避“贷款”“偿还租金金额”等敏感内容,维持光伏电站正常发电3-5年左右,忽悠更多的人来贷款安装,3-5年以后卷款走人,让居民背上沉重的债务。
(三)民房变危房,光伏成安全隐患。为追求利益最大化,部分光伏企业(代理商)和个人常采用劣质光伏组件及其他低成本设备进行建设,无视房屋承载能力违规安装,遇到暴雨、暴雪等极端天气,对房屋和居民人身安全将造成严重安全隐患。部分光伏企业(代理商)和个人维持光伏电站3-5年退出后,屋顶光伏无人维护,既没有了收益,居民作为光伏设备承租方,拆除还需折价赔偿,光伏变成悬在居民屋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温馨提示
在此提醒广大群众提高警惕,在与各类光伏企业(代理商)或个人签订房屋租赁或合作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时,必须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必须严格保密个人信息,必须论证房屋承载能力,若要安装屋顶光伏,及时向有关部门或属地村委咨询后再作决定,避免上当受骗,切实维护好自身合法权益。
来源:大美青阳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