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掌联江阴便民服务网!
好店入驻
微信扫一扫打开
入驻好店
发布信息
微信扫一扫打开
发布信息
同城头条  >  本地新闻  >  江阴地名故事丨桐岐
江阴地名故事丨桐岐
2023年07月29日 07:26   浏览:1444   来源:

mmexport6bf43897d733f2e124ce7e57a2e7e7b1_1666058447682.gif





桐  岐



桐岐,在江阴地理版图上占据西南一小角。从桐岐境内的几处文物考查看,桐岐古称“垌锜”,古属芙蓉湖一隅。枯水期湖底裸露,杂草丛生,是飞禽走兽的乐园。多雨年份芦苇摇曳,水产资源丰富。聪明的先人看到了商机,纷纷围湖造田,经营农副业。据史料记载:唐哀宗天祐(昭宣帝)年间(904-907),葛氏家族为躲避扬州兵灾,举家迁徙到江阴南闸涂镇。宋太宗淳化二年(991),葛祥从涂镇迁居青旸,在芙蓉湖上湖(今青阳西)围湖造田经营农副业。尔后积累了较为可观的原始资本。葛祥富有政治远见,捐资公益事业,倡导乡民读书,由此博得了“试江阴军助教”,从九品官职。葛氏子孙用功读书,在宋代居然一门考出三十三个进士,且活跃于皇朝中高层政治舞台,名垂青史。宋元之际一些外来游民纷纷来此安营扎寨,围湖造田。这个集居点形成后起名“垌锜”村。


桐岐孙典坝


之后,“垌锜”之名又改为“垌琦”,明正德《江阴县志》载”万安桥在垌琦“。“垌琦”二字取“不凡的田地”之意,文化内涵颇深。既道出了桐岐这地方的由来,又点出了桐岐先民为开垦这块处女地所作的不凡努力。

垌琦”地名从北宋的村落开始,后来自然村增多,宋代后期形成地方行政单位,称“上脸里”“上信里”,相当于小乡,隶属青旸统辖,垌琦为中心村,是权力机构所在地,成为区域集市中心。

桐岐万安桥


据县志记载,周忱治水是桐岐史上的大事件。元明时随着芙蓉湖大范围人工造田,人与自然不和谐现象已积重难返。明宣宗时,连续几场大雨,圩区成一片汪洋。工部侍郎周忱奉命巡抚江南,见到灾区到处是逃难人群,村村不见炊烟。禀报朝廷后,领命综合治理江南水灾,前后九年,水患得到根治。他又倡导官民种桐植柳护堤绿化,百姓遂得以安居乐业。桐岐王大坝有条顺塘河原为一条蜿蜒溪流,周忱治水期间大规模疏凿串通外河,日后舟楫四达,呈现桐青水碧,桐岐人遂称之桐溪里。清嘉庆八年(1803),桐岐人吴谨仪高中进士,就任贵州开泰知县,因政绩卓著被当地人称为“小青天”,其父吴应轸,赐封文林郎,桐岐街口竖一牌楼,上书“桐溪里”三字。


桐岐对洞河


为何桐溪里改名“桐岐”,从中蕴含多元文化元素。越古迄今,桐岐地势较低,虽经周忱治水面貌得到改善,但地理环境毕竟处于江南沼泽地带,圩区潮湿水多,利于钉螺繁殖,滋生疾病。而且“其传也速,其病也暴”。那时医疗条件有限,科学知识尚未普及,先民往往敬天畏地讫求神灵佑护。晚清时不知哪位文人,将桐溪里地名改为“桐岐”。岐,岐伯也,是我国传说中的医神。据说“岐黄之术”是岐伯的精华所在,无疾不能医。先民试图用医神镇住邪气,以靖乡间疾病。

桐岐一角


新中国成立后设桐岐乡。1961年成立桐岐人民公社。1984年桐岐人民公社改为桐岐乡人民政府,1991年撤桐岐乡改为桐岐镇。2001年6月,桐岐镇和青阳镇合并,称青阳镇。




--------

来源:江阴发布

mmexport1676593852386.jpg



头条号
介绍
推荐头条